疫情期間,或許也是進修的好時機。
如果你對出版業有興趣,無論是想當編輯或是成為作家,都歡迎你來閱讀《編輯這一行》,書中滿溢著某種老派的浪漫與堅持,這樣的達人精神在這樣的時間點,很是慰藉。
在閱讀之前,或許可以先聽作者現身說法,談談他的編輯觀。
感謝臉譜出版 和博客來OKAPI 的安排,讓我有機會與《編輯這一行》作者片山一行進行線上對談。面對這位出版前輩,我問他許多關於「時間」與「生活」的問題,當然,也提到了我這陣子一直關注的「內容生產者職災」相關議題。
節錄一部分內容如下,歡迎點選連結閱讀全文!
Q:想要認真做好一件事,無論是肉體或精神,往往都要遭受磨難。每一個行業都會有職災,在出版世界那麼資深的您,曾遭遇過哪些職災?如何克服?
片山:我的個性就是會想很多,在Kanki出版社被指派要「離開編輯實務專心從事管理職」時,因為壓力陷入了半憂鬱症的狀況,而這也成了我離職的原因。這部分在《編輯這一行》前言也有提及。
成為自由接案者之後,我跟許多公司的新人來往,與他們一起做書,才體會到了「教學」的醍醐味。
在Kanki出版時,被要求要「管理部下」,像是要盯著員工、比編輯部的下屬更早到公司都是我的工作。一旦成為自由接案者,就不需要「管理」他們了。與此相對,因為多少有領顧問費的關係,我能夠專心從事「技術指導」的工作,這點真的令人開心,與此相關的內容在書中也有提到。
Kanki出版的下屬後來跟我說:「不管周圍的人怎麼說,還是希望片山先生能每天都來上班。就算是中午才進公司,看看大家工作得如何,之後說聲『沒事的話那我走囉~』這樣也好啊。」當時我因為覺得「工作在家也能做」,因此時不時休息在家工作,肯定是因為「上面的人」叫我要「管理」,累得逃走了吧。其實,當時若不把它想成「管理」,而是想成「指導」,就會好多了吧。但這位下屬到現在都還跟我維持著良好的關係。
﹍﹍
未來,我也會和夏宇童在閱讀夏LaLa 介紹這本書,內容上線後,我會再與大家分享。當然也歡迎隨時收聽目前的集數。